癌症高居國人10大死因之首,由於癌症病人在早期、中期和末期,都可能因病灶侵犯到體內各部位或器官,而引起疼痛,使得疼痛治療為癌症病人必須面對的問題。
衛生署指出,依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癌症疼痛治療指引」建議,將癌症疼痛的嚴重程度,分為輕微、中度及嚴重疼痛3級,針對不同程度的疼痛,分別給予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弱效鴉片類和強效鴉片類止痛藥,及併用增強止痛效果或改善副作用的附加藥物。
一般而言,嗎啡口服錠是治療嚴重癌症疼痛的首選藥,但因嗎啡在肝臟代謝,由腎臟排出,所以肝、腎功能不好,以及老年人在使用時必須考慮減量。雖然嗎啡存在包括便秘、噁心、嘔吐、口乾、暈眩、睡眠障礙等副作用,但只要處理得當,通常都不至於影響治療。
衛生署強調,一般民眾因對嗎啡的認識不足,認為嗎啡是毒品,擔心吃了會上癮,常常寧可忍受疼痛,也不願接受嗎啡治療,而導致病情惡化。其實嗎啡仍是癌症疼痛控制的最佳藥物之一,若能正確使用,便能達到良好的癌症疼痛控制,進而提高生活品質。
ceo88a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夏天到了,你家的冷卻水塔、空調清洗了沒?當心水塔遭退伍軍人菌感染!
臺北市衛生局指出,退伍軍人病主要是由退伍軍人菌引起,此菌可經飛沫傳染,亦可經由受污染的水而致病,退伍軍人病患者的死亡率可高達15%。
退伍軍人病是一種急性感染,潛伏期約2至10天,臨床上會出現短期無特徵的熱病性疾病,或引起高燒、寒顫、身體不適、乾咳等症狀,也可能導致白血球過多、低血鈉、血尿、腎衰竭或肝功能異常,退伍軍人病全年都可發病,尤以盛夏和初秋最多。
衛生局建議,各大樓管理單位或個人,應定期進行冷卻水塔的清潔與消毒,以維護健康。
ceo88a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血壓是國人最常見的心血管失調現象之一,也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危險因子,在高血壓初期並無特別病徵,也可能沒有不適的感覺,因而被稱為「無聲殺手」。
近年來,台灣地區因科技與醫療設備的進步,人口結構趨向高齡化, 95年底男性平均壽命74.8歲,女性81.4歲,罹患疾病的類型也由過去的傳染病轉變為慢性病,其中,高血壓性疾病高居國內10大死因。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預防勝於治療,平時的預防將可降低高血壓可能引發的合併症,40歲以上民眾應接受「血壓、血糖及血膽固醇」三高篩檢,把血壓當成健康指標,隨時監測,有不穩定狀況就必須立即就醫,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ceo88a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內罹患氣喘的人口不斷攀升,根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針對臺北市國小1年級學童所做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臺北市國小1年級兒童氣喘病盛行率為20%,每5個小孩就有1個曾受氣喘之苦。
經進一步抽血結果發現,過敏體質篩檢呈陽性反應比率為73.89%,屋塵類過敏原群(如塵蟎、蟑螂、家塵)則是造成兒童過敏氣喘發作的第1名,其次是動物皮毛類過敏原群(如貓、狗、鼠類皮毛),排名第3的是食物類過敏原群(如牛奶、蛋白)等。
醫師表示,找出過敏原並避免接觸,是氣喘病人自我控制氣喘最有效的第一步驟,建議居家應作好防蟎措施,以及少養貓、狗等動物,將可有效減少家中塵蟎與動物皮毛過敏原的濃度,大幅降低病人過敏氣喘的發作機會。
ceo88a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些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良,必須施打胰島素,而傳言中「打胰島素眼睛會瞎掉」的說法,是真的嗎?
糖尿病病人控制血糖的目的,主要是為預防糖尿病的併發症。糖尿病的併發症主要是因長期高血糖造成血管病變,使腎臟,腦部,心臟和眼睛視網膜的血管發生變化,最後造成器官的傷害。
國民健康局指出,糖尿病造成的視網膜病變可分為非增生性和增生性。非增生性的視網膜病變主要是因血管病變而形成微小血管瘤,這些血管瘤可能破裂出血。此外,血管病變也會使血管的通透性改變,造成眼睛視網膜黃斑部水腫,視網膜會因缺氧而促進血管的新生,造成增生性的視網膜病變。
國民健康局強調,打胰島素並不會使眼睛瞎掉,而是糖尿病造成視網膜病變,才會造成視盲。因此,糖尿病人最重要的是將血糖控制在理想範圍,以避免併發症的發生。如果在口服藥物及適當生活飲食配合下,仍無法有效控制血糖,那麼使用胰島素注射就有其必要了。
ceo88a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多久沒有量過血壓了?
從國民健康局近5年來的調查發現,15歲以上國人約有400 萬人患有高血壓,但卻有3分之1的高血壓病患並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調查資料也顯示,雖有近8成的民眾認為定期量血壓是非常重要的事,但平時沒有量或很少量血壓的民眾卻超過5成以上;而已罹患高血壓者,亦有高達4成沒有量或很少量血壓。
依據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AMA)研究指出:「居家測量血壓比醫療院所診間測量的結果,更具預後準確性,正在接受治療的高血壓患者應該有系統的在家量血壓。」
因此,國民健康局呼籲,民眾一定要時時留意自身血壓情形,尤其是高血壓患者,更要遵從醫囑服藥並養成運動和健康飲食習慣,以有效控制血壓。
ceo88a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衛生署公布96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顯示,96年共有13萬9,376人死亡,其中,有近3成國人死於癌症,癌症仍為國人健康頭號殺手,而在所有癌症中,以肺癌、肝癌與結腸直腸癌為國人前3大癌症。
根據統計結果,96年國人10大死因依序為(1)惡性腫瘤占28.9%、(2)心臟疾病占9.3%、(3)腦血管疾病占9.2%、(4)糖尿病占7.3%、(5)事故傷害占5.1%、(6)肺炎占4.2%、(7)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占3.7%、(8)腎炎、腎徵候群及腎性病變占3.7%、(9)自殺占2.8%、(10)高血壓性疾病占1.4%。
若與95年主要死因相較,除排名第2位的心臟疾病與第3位的腦血管疾病順位對調外,其餘主要死因順位均相同。
衛生署指出,96年死於癌症的人數有4萬306人,占所有死亡人數的28.9%,標準化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142.6人,較95年增加2.4%,顯示癌症仍是國人健康最大的威脅。
統計結果顯示,96年前10大主要癌症順位分別為 (1)肺癌占19.8%、(2)肝癌占19.4%、(3)結腸直腸癌占11.1%、(4)女性乳癌占3.9%、(5)胃癌占6.1%、(6)口腔癌(含口咽及下咽)占5.7%%、(7)攝護腺癌占2.5%、(8)子宮頸癌占2.1%、(9)食道癌占3.6%、(10)胰臟癌占3.4%,順位與95年相同。
而在國人10大死因中,來自疾病因素的死亡率均較95年增加,屬於非疾病因素的事故傷害、自殺死亡率則呈下降趨勢,減幅均在1成以上,由此顯示,只要事前做好安全防範,對周遭親朋多關心,就可減少意外與自殺事件的發生。
ceo88a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是否常常覺得「眼睛濕濕的」、「不自覺邊說話邊流眼淚」,其實這是醫學上所稱的「溢淚」!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醫師指出,眼淚是眼睛最佳保護清潔劑,自外上側淚腺分泌後,淚水會佈滿整個眼球表面,滋潤並清潔眼球表面多餘的淚水,再經由內側鼻淚管排到鼻腔。
統計顯示,5%年逾65歲的老人會因慢性結膜炎、砂眼或老化而出現發炎粘黏反應,鼻淚管被疤痕阻塞,或嬰兒因先天性淚管阻塞,導致淚水無法排出,而從眼球表面溢流而出。
後天性的「溢淚」最常見於後天性鼻淚管阻塞。醫師表示,這種疾病好發於45~60歲中年女性,可能和荷爾蒙變化有關,主要是鼻淚管慢性發炎,使原本暢通的鼻淚管阻塞,而產生溢淚。
醫師提醒,溢淚容易造成淚囊發炎及眼睛周圍結膜及皮膚濕潤發炎,有相關症狀最好請眼科醫師進一步診治。
ceo88a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量血壓,不只伸出手臂量,最好也要量腳踝的血壓!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指出,如果腳手血壓比值小於0.9,不僅表示患有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更可作為是否罹患心臟病的依據參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醫師指出,週邊動脈阻塞的主要症狀為間歇性跛行,常見患者行走一小段距離後,下肢即感覺疼痛,但休息一段時間後,症狀自行解除。如同心絞痛一般,即運動時胸痛,休息後症狀解除,表示罹患了冠狀動脈阻塞。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和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目前全球有超過2.46億人口患有糖尿病,在台灣,目前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已超過100萬人,其中,有15.8%~29%患者併有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因此,周邊動脈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大血管病變,不但容易導致糖尿病足的發生,也容易併發心臟血管疾病風險。
醫師強調,除了測量腳手血壓比值,包括戒煙、良好的血糖、血壓及血脂控制,均為預防及治療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基本原則。
ceo88a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退化性關節炎常見於50歲以上喜歡運動或從事粗重工作的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醫師指出,退化性關節炎發生原因至今不明,也沒有有效方法可以根治,只能從日常生活注意保養。
一般而言,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會先出現僵硬、疼痛,漸漸無力、遲鈍,尤其是發生過骨折、外傷的地方,若沒有好好保養,也會出現提早退化的情況。
醫師表示,一旦出現退化性關節炎症狀,就要注意日常保養,如不要連續走路走太久,當膝蓋覺得不舒服時就應立即休息,但也不要坐太久或站太久。同時,保持理想體重,注意膝蓋保暖,避免外傷及過度勞動,不要穿高跟鞋,同時保持適當運動量,並鍛鍊腿部肌肉。
在飲食調理上,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應多吃富含膠質食物,有利於關節軟骨修復的食品,如蹄筋、貝類、木耳、海帶等食品,並忌食辛辣燒烤或油膩的飲食。
ceo88a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眼睛也會「中風」?
台北市立醫院日前就接獲一名病患主訴右眼突發下半部無痛性視野模糊,經眼科醫師檢查,證實罹患「眼中風」。醫師指出,視網膜動脈分枝阻塞為俗稱「眼中風」的一種,原因在於視網膜動脈分枝被血栓或是栓塞塞住,造成血流不通,使得視網膜缺血,導致視網膜細胞產生不可逆的水腫與壞死。
就流行病學來看,「眼中風」好發於60至70歲老人,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2.5倍。臨床上的自覺症狀為突發性無痛性視力下降與視野缺損,而包括吸煙、高血壓、高脂血症、動脈硬化與中風病史、受傷(骨折)等,也是發生眼中風的危險因素。
有報告指出,發生視網膜動脈分枝阻塞後3至4年,發生腦中風的比率為一般人的10倍。視網膜動脈分枝阻塞而腦中風的患者,如果與單純發生腦中風患者相比較,其8年內的死亡率高達3倍,因此,眼中風的預後追蹤十分重要,而戒煙與血壓的控制也是必須的。
ceo88a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不是有腎結石的人都應避免食用高鈣食物?國民健康局表示,鈣質攝取不足,長期下來容易有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此,適量攝取鈣質仍是需要的。
國民健康局指出,腎結石的種類包括鈣結石(草酸鈣、磷酸鈣)、尿酸結石、胺磷酸鎂結石與胱胺酸結石。腎結石的治療和預防需先了解結石的種類、成分及發生原因,再針對發生原因進行治療。
大多數腎結石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鈣,主要是因體內草酸過高所引起,與血鈣並不一定有直接的關係,某些食物如茶葉、花椰菜、菠菜與竹筍中就含有較高的草酸。
國民健康局表示,鈣質長期攝取不足,容易有骨質疏鬆症的危險,有腎結石的人仍應適量攝取鈣質,且目前的證據也認為,泌尿道結石的人如果攝取適量的鈣(每天約1克~2克),不僅不會增加結石復發的機會,還能降低復發呢!
ceo88a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紀大就一定會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嗎?
一般而言,人體骨質含量在35歲前後達到顛峰,40歲以後骨質破壞開始超過生長速度,特別是女性50歲前後停經時,因雌激素分泌突然減少,造成骨質大量流失,因而在停經後15年內發生「停經後骨質疏鬆症」。
國民健康局指出,一個人是否面臨骨質疏鬆症的威脅,要視其骨質高峰期的最高骨質總量,以及之後骨質流失的數量而定。由於骨質會隨著人年紀變大而漸流失,因此老人得到骨質疏鬆症的可能性也比較高。
不過,年紀也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還有一些重大因素也會影響骨質流失的速度,例如服用皮質類固醇,就無可避免會造成骨質流失。
國民健康局表示,負重運動可以強健骨骼,攝取足夠的鈣質與維他命D,而戒菸、戒酒,以及限制咖啡的用量,都可以預防或減緩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ceo88a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期肩膀疼痛或舉不起來,是不是罹患了「五十肩」?只有中年人才會有「五十肩」的毛病嗎?
國民健康局表示,五十肩是因外傷或損傷而導致肩關節疼痛,使肩關節不能主動或被動做外展、向前、向後彎屈或外旋等活動,好發於45~60歲,故稱「五十肩」,或稱肩關節周圍炎, 但發作年齡並不侷限於此。
此外,常有人以為肩膀疼痛或舉不起來就叫五十肩,其實並不正確。國民健康局表示,五十肩會使肩關節在每一個方向的動作都受到影響,如果只是某幾個特定的動作受限,大多數是來自於肌肉拉傷或肌腱發炎,而不是五十肩。但如肩關節的肌肉拉傷或肌腱發炎處理不當,再加上因為怕痛而不敢活動,日後還是很有可能發展成五十肩。
ceo88a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癌症為國人10大死因之首,但你知道嗎?多種癌症與肥胖有關。
國民健康局表示,目前的研究顯示,多種癌症確實與肥胖有關。包括大腸癌、腎臟癌、消化道包括胃、食道、肝臟、膽囊、胰臟癌、以及女性子宮癌、乳癌等,可能多達3成是因肥胖引起;且女性肥胖者得到癌症的機率更是正常女性的1.55倍。
身體肥胖為何會與癌症有關?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荷爾蒙的改變引發癌症機率增加。因此,體脂肪愈多的人,罹患癌症機率愈高,尤其屬「蘋果型」上半身肥胖者,危險度更高。
至於減重會不會降低罹癌風險?答案是會的。國民健康局表示,即便是中年以後才利用低油飲食配合運動減重,仍可以減少相當程度罹患乳癌、子宮癌、結腸直腸癌的風險。不過,千萬不要讓體重上上下下波動,如此對體內的荷爾蒙將有更不利的影響。
ceo88a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炎炎夏日來臨,不少人鎮日開著冷氣消暑,但有氣喘毛病的人可以吹冷氣嗎?吹吹冷氣是否會誘發氣喘發作?
國民健康局指出,氣喘之所以會發作,主要是因呼吸道受到環境中的過敏原或刺激物的持續刺激,導致呼吸道的一連串發炎反應。冷氣機雖會使溫度下降,但只要注意不要讓室內外溫差過大,並常清洗濾網,使用冷氣並不會引發氣喘發作。
反倒冷氣因可適度降低高溫及潮濕,進而減少塵蟎和霉菌的滋生,若出風口加裝聚酯類空氣過濾網,還可以去除空氣中的過敏原。所以氣喘病患並非謝絕冷氣,適度的使用冷氣空調(注意溫度、濕度、濾網清潔),還可以避免氣喘的發作。
ceo88a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不是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就表示有氣喘問題?國民健康局表示,並非所有的氣喘病人皆有喘鳴聲音或呼吸困難等症狀,也並非出現呼吸困難就表示是氣喘,諸如心臟衰竭、肺炎、異物梗塞等,也可能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
國民健康局指出,氣喘是一種慢性支氣管炎症,是因過敏原或其他刺激物刺激支氣管,使支氣管平滑攣縮、支氣管黏膜炎症反應、及支氣管細胞脫落,造成管徑變窄、阻力增加,進而出現呼吸道阻塞的症狀,如呼吸困難、喘鳴、胸悶、咳嗽。
氣喘嚴格來說是一種症候群(即包含上述一個到數個不等的症狀),氣喘症狀通常是反覆發生的,但並非所有的氣喘病人都會出現喘鳴聲音或呼吸困難。
ceo88a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學研究已證實抽菸會增加癌症(例如肺癌、喉癌、食道癌、口腔癌)的發生率,對冠狀動脈性心臟病、中風、胃潰瘍等也有重大影響。不少癮君子有意戒菸,但又擔心戒菸期間出現的「尼古丁戒斷症候群」,究竟什麼是「尼古丁戒斷症候群」?會很不舒服嗎?
國民健康局表示,戒菸時會出現一些不舒服的症狀,主要是因尼古丁戒斷所引起的尼古丁戒斷症候群。約有5成吸菸者突然停止或減少吸菸,會出現包括不安、憂鬱、失眠、精神不集中、躁動、體重增加等症狀,這些症狀容易造成吸菸者社交職業上或其他功能障礙。
不過,國民健康局指出,尼古丁戒斷症候群可藉由補充低劑量的尼古丁來減輕。臨床上可以低劑量的尼古丁藥物(台灣常用的有尼古丁嚼片、尼古丁貼片),來取代香菸中的高劑量尼古丁,使體內尼古丁濃度不致下降過快,又能避免吸入香菸中的其他有害物質,且減輕因尼古丁戒斷所帶來的不舒服。
此外,戒菸期間應避免喝酒或含咖啡因的飲料,飲食盡量清淡,多吃蔬菜,少吃肉類,多補充維他命C、維生素B群、鈣質和鎂來幫助戒菸。
ceo88a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血壓性疾病」是國人10大死因之一,包括腦中風、心絞痛、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剝離性動脈瘤等,都是高血壓常見的併發症,對於高血壓患者,醫師常會建議採取「低鹽飲食」,何謂「低鹽飲食」?
國民健康局表示,低鹽等於低鈉,不僅要少吃食鹽,包括富含鈉的醬油、味精、蕃茄醬、味噌、沙茶醬等調味料也要少用,其次如肉類加工品(臘肉、香腸)、罐頭食品、醃漬物、運動飲料也要注意攝取量。
國民健康局指出,當高血壓患者限制鹽攝取量每天小於6克(相當於2.3克的鈉)時,可有效降低收縮壓約5至10 mmHg,平均血壓約降5.7/2.7 mmHg,因此,建議高血壓患者每日鹽的攝取量應少於6克。
ceo88a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個人都有使用藥物的經驗,要怎樣才能知道藥物有沒有副作用?
衛生署指出,使用藥物可能會碰到副作用或過敏反應,所謂的副作用是指可預期、不舒服的藥物反應,通常是輕微的,如輕微胃腸不適;至於過敏反應是指嚴重的,有時是致命的過敏性休克反應,一般無法預先知道,如喉頭水腫、支氣管收縮、骨髓抑制等。
一般來說,藥物不良反應時,常會出現例如噁心、消化不良、嘔吐、便秘、腹瀉、意識障礙、睡眠困難、呼吸困難、瘀青、出血等情形。
衛生署強調,藥物的種類千百種,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也十分複雜,即使是醫師也無法對全部的藥物都精通熟知,因此,民眾使用藥物時,應使用最低的有效劑量、不要使用他人的處方藥,更不宜擅自調整吃法。
ceo88a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